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tech,顽石的万历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囊旺和张嗣修憧憬着美好的前景时候,他们根本想不到:遥远的辽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血与火、忠诚与背叛的阴谋剧情正在辽东大地上隆重上演。

    时间回到万历六年三月十三日,辽东,赫图阿拉,建州卫都督府。

    这天正值春寒料峭,建州卫都督塔克世像往常一样,正在校场练兵。忽然探马跑来报告说:“禀都督,前面哨骑报告,大贝勒努尔哈赤、二贝勒舒尔哈齐回来了!还带着不少的礼物。”

    听到以后,塔克世半信半疑,自己这两个儿子不是在给李太师当亲兵吗?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还带着一车的礼物。这事情怎么看到都透着邪乎!

    塔克世是现任的建州卫都督,今年四十多岁,身强力壮,弓马娴熟。接任都督的位置不到五年,老都督觉昌安的第四子。

    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今年已经六十多岁,多年的征战让他积劳成疾,身体不是很好,所以五年前就从都督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觉昌安也是个枭雄人物,当年接任建州卫都督时,都督府刚从阿朵里迁移到赫图阿拉,就是后世的新京。可以说是重头开始。

    觉昌安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慧,仅仅几年的时间,附近的大小部落,全被他征服了,势力更加强大,苏克素浒河以西二百余里的地方,全部归了建州卫管辖,从此在辽东名声大噪。

    建州卫都督觉昌安,共生子五人,大儿子礼敦巴图鲁,二儿子额尔衮,三儿子界堪,四儿子塔克世,五儿子塔克偏古。

    五个儿子个个刀马纯熟,四儿子塔克世略具谋略,比较有头脑,是儿子中的佼佼者。身体垮啦以后,觉昌安便把都督大印提前传给塔克世。

    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在辽东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那就是建州指挥使王杲。他是塔克世的亲家,常指使军队扰乱明边。为此,觉昌安曾多次规劝过他。王杲却置若罔闻。

    隆庆年间,明朝派驻抚顺的总兵官李成梁,也同王杲谈过此事,王杲仍然坚持不改。他生情残暴,荒淫成性。平日,仗着自己有几千军队,到处打家劫舍,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更令人恼恨的,是他特别喜欢处女,对已婚女子弃若敝屣。古勒城内外百十里方圆,大凡婚嫁迎娶,“初夜权”必须让给他。

    那些年轻貌美的新嫁娘,被他强行拖来蹂躏之后,顺其意者,他玩够了,还可以生还;表现稍有倔强的,事毕则赏给一般士兵,任其轮流奸淫。

    当地百姓一听说王杲的兵来了,便吓得屁滚尿流,逃得无影无踪。那些娶、嫁闺女的人家,则不得不逃离家门,远走他乡。王杲的恶行,当地百姓们无不恨得咬牙切齿。

    建州卫都督塔克世与王杲是儿女姻亲,也曾与王杲一起劫掠过明朝边民。后来怯于明廷的威势,就洗手不干了。

    对王杲的淫掠恶习,虽然制止过,但王杲听而不闻,继续胡作非为。且说古勒城周围的老百姓,受不了王杲的欺压,不敢到建州卫塔克世都督那里去诉说,只得成群结队去抚顺关总兵衙门里告状。

    李成梁已早有所闻,并对王杲劫掠明朝边民的行为,也早有不满了。万历二年七月,李成梁遂派人找来南关哈达部的王台,与他定计,让他诱杀了王杲。

    总兵李成梁十分高兴,连忙写表申奏明朝皇帝,不久,皇帝发下圣旨,封王台为龙虎将军。

    建州卫前任老都督觉昌安,得到王杲被王台诱杀的消息之后,没有太大的反映。只是叹了一口气,说道:“报应啊,这是他多行不义的应得下场!”

    再说塔克世新作了都督,觉得这一下有权有势,比作小贝勒时风光得多。于是兴高采烈,大天与部下将领议论公事,常到教练场去检查训练情况。

    由于现任老婆那拉氏,作为继母她很讨厌努尔哈赤兄弟三人,家里的关系闹得很僵,塔克世又是个怕老婆的。所以从来不愿意多谈努尔哈赤这个儿子。

    说来有些神奇,努尔哈赤从小就与众不同。跟同年龄孩子相比,他的身材高大,体格健壮,长得凤眼大耳,仪态庄重。他说话声音宏亮,那炯炯有神的目光中迸射出智慧和顽强的气质。

    长到六七岁时,努尔哈赤跟别的孩子一样,就开始习射了。他常常跟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做射击的游戏:每人出箭两枝,树为一簇,各人站在三十步远的地方,依次射击,谁射中了,谁就得箭,以此为乐。努尔哈赤每次都得箭最多,因为他射中的次数比别人多。

    毕竟生长在都督世家,努尔哈赤整日在使枪弄棒的人中间厮混,初步学到一些轻功武打,拳脚工夫也非一般孩子所能及。

    八岁开始,塔克世让他在家塾里读书,时间虽不长,已能认识不少汉字,对蒙古文、朝鲜文也略知一些。这些都使他在众多孩子中间能够鹤立鸡群,成为小朋友们尊崇的偶像。

    可是后母的寡恩,加上父亲惯听老婆话,自然是冷落了对努尔哈赤的关心。

    在生活的逼迫下,小小年纪的努尔哈赤常常爬山越岭,出没在原始森林里,去采集松子、人参、木耳、蘑菇和猎取野禽等,然后再随同管家将这些山货送往抚顺、宽甸、清河等市出售,作为兄弟三人生活费用的部分来源。

    这一切使努尔哈赤在艰苦的磨炼中较早的成熟起来,养成了勤奋、谨慎、机警、善于思考等优点,尤其是在抚顺等马市交易中,他接触到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汉人、蒙古人。

    与这些商人长期交往,交际面日益广泛,见识也日益增多,视野逐渐开阔。尤其是汉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生活等,在努尔哈赤的心目中,逐渐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努尔哈赤小小年纪干着跟大人一样的劳动。那拉氏仍不满意,经常在塔克世面前说他的坏话,让他终日得不到好气。

    跟后世的小孩子没什么区别,家中没有温暖,就到外面寻乐趣。于是在他十三岁的那一天,这小子竟然离家出走了。一路上,努尔哈赤可吃了苦了。

    年仅十三岁的孩子,一人一骑,每天晓行夜住,饿吃干粮,渴饮泉水;在那荒山野岭,人迹罕至的地方,有蛇蝎蚊蝇的叮咬,还有狼熊虎豹的威胁。面对这些艰难险阻,若没有顽强的意志,是经受不住考验的。

    一天晚上,努尔哈赤投奔一家小店住下,店掌柜一看,来了个单身骑马的客人,连忙说:“好啊,请到里面坐,想吃点什么?”

    努尔哈赤说道:“请先把马拉去喂上料,俺走得又饥又渴,随便吃点就行。”

    店掌柜喂上马,回来问:“还喝酒不?”

    努尔哈赤心里想:酒能解乏呀,就说:“来一碗吧。”

    不一会工夫,店掌柜把下了蒙汗药的酒给端上来了。努尔哈赤一看来了酒,咕咚咕咚几口,就喝下去半碗,上的菜也不管是咸是淡,大口大口就吃。

    稀饭、大馍一上来,又狼吞虎咽起来。不一会儿,他就觉得天旋地转,心里明白事情不好,但已经晚了,便扑通一声倒在地上了。

    原来这是一家黑店,专等单身客人住店,以便暗中下毒手。店掌柜见人已死了,就把他身上的银子全掏出来,弄来一领破席子,把他一卷,扛到河边上,趁没人注意,扔到河里去了。

    也是努尔哈赤命不该死,这工夫正碰上打鱼的老两口,到镇上看完病往回走,见上游漂来一个蓆卷子,赶忙打捞上来,一看里面捲着一个年轻人,老头一摸心口,忙说:“还活着呢。”

    又对老伴说:“咱买的药里头,有两味能解毒,快拿来给他喝。”

    夫妇俩忙着给努尔哈赤灌药,又帮他放在铁锅底上控空水,好歹算是救过来了,努尔哈赤醒过来以后,又哇哇地吐了好几口水,看见面前两个老人,心里一发热,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

    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努尔哈赤哽咽着说:“俺这是怎么啦?”

    老头说:“你是被人害了,又被扔到大河里,让我们救上来了。”

    这时候,努尔哈赤才回忆起来,自己在店里吃了蒙汗药。

    赶忙翻身爬起,跪在老两口跟前,说:“多亏大爷、大妈救我一条命,俺这辈子也忘不了你们的恩情。”

    那妇人忙拉起努尔哈赤怜悯问道:“孩子,你是哪里人?是来干什么的?”

    他便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说了一遍。老两口听了,劝说道:“你的身体被折腾得这样,走不了多少路的,先在俺们家休息一阵子,等身体恢复了再走吧。”

    努尔哈赤心里想:天下的好人还是多。就不再说什么,便随他们一块回家了。

    且说搭救努尔哈赤的夫妇俩,本是山东大明府人氏。老头名叫张一化,举人出身,有功名的,原是大名府的一个文学博士,因得罪了知府大人,被迫出逃,途中独生儿子病死了,便来到这老河口子靠打鱼为生。

    今早他们到五十里外的镇上去看病,顺便买些药回家;又因这河里经常有人下药,张一化到底是有知识的人,多一个心眼,就买了一些解药,正巧搭救努尔哈赤的一条命。

    再说努尔哈赤在张一化老人家里养息身体,发现屋里桌子上堆了许多书籍,又听老人谈吐不俗,便知老人不是一般打鱼人。

    每天茶余饭后,努尔哈赤跟老人拉起家常话,渐渐熟悉起来。努尔哈赤是个心思灵透的人,身体稍一恢复,就主动帮助老人做事。

    张一化的三间草屋建在大山脚下,大河从屋门前流过,正是依山面水的好住宅。只是屋上的草有好几处已被风吹去,年久失修。若不修葺,下雨会漏的。

    这天,努尔哈赤见院里有现成的干草,便动手上房子去修理。那院子是用木棍钉起来的,有几处脱落了,风一吹东倒西歪,都快要坍倒了。

    努尔哈赤砍来树棍,重新钉牢。他见院里烧柴也不多了,就拿起砍刀,去山上树林里砍树枝,不一会工夫,一大捆干树枝背回来了。

    傍晚时分,老两口打鱼回家一看,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笑得合不拢嘴。

    吃晚饭时,努尔哈赤跪在张一化跟前,恳切地说道:“大爷,我求你一件事,想请你老人家教我学汉文。”

    张一化看着努尔哈赤,笑眯眯地说:“起来吧,孩子。俺看出来了,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年轻人。俺们同是炎黄子孙,汉满一家嘛!孔夫子说:‘有教无类。’你想学汉文,我一定教你。”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张一化教努尔哈赤认识汉字,讲解华夏发展的历史。从秦始皇统一六国,讲到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他盛赞西汉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贬斥当今朝廷腐败,奸臣当道的黑暗现实。

    一连几个晚上,张一化讲当年孙武子帮助吴王阖闾训练女兵、孙膑帮助田忌赛马、马陵道的孙庞斗智、张良在桥上见黄石公、韩信胯下受辱等历史故事,努尔哈赤听得入了迷,使他大开了眼界。

    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丰富的战例,用兵的神奇,以及治国安邦的道理,都极大地吸引着他,并给他以极大的启示。

    由于努尔哈赤天生的聪敏、睿智,领悟力强,汉文学习大有长进,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能单独读书。张一化桌子上那一堆书,他都读过一遍,特别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章回小说。

    书中的英雄好汉,都是他心目中的榜样。有一次他问张一化:“大爷,像汉高祖、明太祖,原先都是出身低微的人,后来都统一了天下,成为开国皇帝。这是什么原因?”

    张一化告诉他:“简单讲是他们能乘时而出,艰苦奋斗的结果。他们都能团结人,善于用人,终于成就了平定天下的大事业。”

    这些帝王将相的传奇事迹对努尔哈赤来说,不仅增广了见闻扩大了视野,也丰富了斗争经验,坚定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在原时空,对他以后成就大业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和召唤。

    努尔哈赤向张一化夫妇辞别时说:“你们是俺的再生父母,俺当永志不忘!俺今年十三岁,十三年后俺来接你们。”

    张一化拉着努尔哈赤的手,动情地说:“姜子牙年过八十还登台拜师哩,俺今年五十有二,再过十三年,也不过六十五岁,还可以为你牵马提镫呢。”

    张一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包银子说:“这点碎银带着留路上用,从这老河口再往南走一百五十里,便能看到大海,那九鼎山就在大海边上。”

    努尔哈赤又跪在两个老人面前,磕了三个头,站起来,接过银子说:“恭敬不如从命,请两位老人家多多保重!”

    张一化夫妇齐声说道:“俺们等着你!”

    目送着远去的努尔哈赤,张一化两口子哪里知道,他们送走的这个外表憨厚少年,却生有一颗蛇蝎的心肠。

    回家的路上,年仅十三岁的努尔哈赤心里就在想:汉人中如此多的能人异士,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渔民就如此了得,汉民中真是藏龙卧虎啊!

    俺想干大事业,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可是自己是个外族,能为自己所用的汉民肯定不多。汉民这么多,里面究竟有多少像这老汉一样,隐藏在中间。

    他想起了《三国演义》中曹操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而不许天下人负我”,就下定了决心。如果汉人不能为己所用,为了免除后患,那就只能全部杀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原时空努尔哈赤占据辽东以后,在辽东大地上兴起了腥风血雨,大肆屠杀汉民。根子就在这里。

    原时空中,张一化因为个人的不幸,是第一个投靠鞑子的汉奸。如果张一化知道,假设他后来没有投靠奴尔哈赤,也会被其毫不留情的除去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庆幸?

    张一化亲手救活的这个女真少年,本质上跟他的外祖父王杲一样狠毒,生情残暴。只不过他的运气比王杲好,正好遇上了明朝走下坡路的时候,这才让他趁势而起。

    因为他的崛起,给整个华夏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华夏民族后来还因此经历了百年的耻辱。

    ……

    话说努尔哈赤归来,塔克世一见,不问青红皂白,劈头就骂。两个亲弟弟护着他,也受到了牵累。一顿训斥之后,在那拉氏的挑唆下,塔克世把努尔哈赤一母同胞的兄弟三人都赶出家门。

    觉昌安早已经年老体衰,管不了自己的儿子。他虽觉不妥,但碍着媳妇那拉氏从中作梗,也不好出来拦阻,只好暗中给了些银两,嘱咐兄弟三个出门在外要事事小心。

    兄弟三人带着简单的行李,出城而走。这正是:亲爹不当后妈家,棒打孩子顺地爬;结发夫妻人羡慕,少了一个不成家。

    兄弟三人走了一日,不觉来到三岔路口,三人坐下,努尔哈赤掏出祖父给的银两平均分了,又抱在一起大哭一场,之后,三人站起身来,各奔前程。此时努尔哈赤十七岁,舒尔哈齐十五岁,雅尔哈齐十三岁。

    且说努尔哈赤顺着山路往北走,时当暮春天气,因为关外的春天来得迟些,仍是春寒料峭,努尔哈赤却走得满身大汗。

    他索性把外衣脱了,将行李包裹重新整理停当,腰挂弓箭,大踏步继续赶路。不久后就到了抚顺关外的佟家庄园附近。从这开始,这小子走运了。

    抚顺关正北二百五十里,有一个佟家庄园。庄主佟千顺,年已七十开外,平日乐善好施,为人忠厚和善,周围几十里方园未得到他周济的人很少,人们公称他佟大爷。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