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tech,崔寒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伤情望断,灯火已黄昏——朱安——千山万水等候,辛苦还是心苦

    热情萦怀,携手共一生——许广平——跨越凄风冷雨,我爱,故我在

    此时花开,彼时花落

    一个男人同一个女人的携手共行,只有两条路:继续或放弃,是肩并肩观望世间风月后的花好月圆;抑或是,看到那边风景独好的果断离散。在鲁迅先生的生命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两个女人:一个是端庄贤淑、温情似水的朱安,她是原配,是母亲赠予的礼物,是历史深处的一声无奈的叹息;一个是青春靓丽、热情若火的许广平,她是知音,是红颜,是鲁迅渴望与之相濡以沫携手白头的爱人。风格迥异的两个人,却一样的柔肠百转;两个人,一样心事,一样清冷高洁的魂灵,若暗香浮动、清雅别致的兰,于风移影动的傍晚悄悄地陈述着花开花落的心事。

    寂寞朱安,似水

    朱安的一生显然是悲哀的,沉淀着一种黯淡的色彩。作为鲁迅先生的旧太太,一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她仿佛是一只蛰伏的忠诚的猫,温顺地,诚惶诚恐地,一生默默地守护着那个荒芜冷漠的不能称之为家的家。

    朱安不过是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做一个孝敬婆婆、恪守三从四德的旧式妇女,与丈夫同心同德度过一生,然而这点小小的愿望竟成了一生中遥不可及的念想。等待,在某些时刻真的是女人不可逃脱的宿命,不是为了男人,而是为了爱。她的一生似乎在等待中度过,等待丈夫的深情相依,甚至是与丈夫每一个眼神的交汇,抑或是只言片语的对话,期待而又寥落,后来渐渐心意渐凉,花凋心谢,心碎无痕,等待就那么落了空。一个人静爱,将等待变成一种姿态,有多少寂寞也得摁住了,日久天长,按成了心头的朱砂痣,守成了心上的白月光。

    朱安也曾想过争取,想奋力挣扎、心有不甘,可她只是个秉性温顺的江南女子,只能选择默默隐忍地坚守。寂寞是体会不到感情的寂寞,任她如何努力地柔情似水,悉心交付,却只等来丈夫那藏着掩也掩不住的冷淡,只换来自己一厢情愿的尴尬不堪,因而只能将现实的孤寂和往昔的受伤痕迹揉进那深深的夜色,装进密不透风的心灵的容器。或许最初的开始就注定了朱安一生的悲剧,那年身在日本留学的鲁迅被母亲一纸电报“母病速归”骗回结婚,于是归来的鲁迅一开始便是带着这种抗拒式的负面情绪与她相对,于他而言“朱安不是我的太太,是我母亲的媳妇”是旧时代对于自己的某种牵绊。因而婚后四天鲁迅便毅然东渡日本,后归国依旧两地分居,留下朱安独守空房、伺候婆婆,这一等就是数年。

    无法想象,也无法勾勒出在那狭窄的阁楼上,长年的夜夜空房,当灯火已尽,灯火又沉,颤颤巍巍的朱安有着怎样的无奈,经受着什么样的苦楚煎熬?心情在深沉中洗练,在悲凉中冲淡,习惯了将自己的心事深深地隐藏,将宽广的思绪打结,在时光的倒影中寂寞地翩跹。朦胧中,仿佛看见那一双凝望着远方的忧伤的眼眸,没有关于生命的约定与誓言,只是,静静地守护,守护着一场不知何日终结的等待。那等待,将一个女子的生命,从纯真的此岸摆渡到彼岸未知而复杂的世界,来来回回地传递着失落,或者是已经无关于爱情的执着。

    婚姻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是时代酿就的,在新旧历史风云转变的夹缝里,朱安只能是时代进步的牺牲品。在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成就婚姻的常规常态,鲁迅固然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大旗,倡导婚恋自由,但是母亲还是旧时代的母亲,母命难违。社会道德和家庭责任铸就的樊笼困摄住生存在世上的每一个人,然而意欲挣脱还是甘于承受,只是是属于个人的选择。可是,郁达夫休了发妻小脚女人孙荃,迎娶王映霞;徐志摩离了原配张幼仪,娶了陆小曼,郭沫若弃了发妻张琼华,陆续有了新欢。而鲁迅始终没有迈出休妻这一步,是出于“义”也是忠诚于良心,对于朱安,他始终是放弃但不抛弃。

    于是时代的列车马不停蹄地朝前驶去,鲁迅站在车上,冷眼遥望车尾那些渐渐模糊的人影,不经意间依稀还能望见朱安那无奈、哀愁的眼神,在斗转星移中守着冷冷清清的空房,形单影只地慵懒地斜倚窗前,蹉跎着荒芜的、空心的岁月。或许忽而骤然醒悟,相信自己就像是一只蜗牛,只要慢慢爬、慢慢熬,总能等到周家大少爷回心转意的那一天,于是在头颅似即将被沉重的淤塞封印之时,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虽滞重地苟延残喘,却不绝望。或许忽而意识到周身瑟瑟,寒噤不能自持,绝望一点点在心中晕染开来,遥望列车渐行渐远,默默地,脉脉地,眼神一点一点地暗淡了下去。

    朱安曾问过鲁迅,到底自己犯了什么错,让他如此嫌弃自己,鲁迅开口“你没有错,你是个完美的女人”没错,只是不爱。从日本归国回来鲁迅在杭州一所师范任教,通宵达旦工作,平素很少回家,从不与朱安接触。母亲催抱孙子,鲁迅心情沉郁、身体日渐瘦削、囚发蓝衫、不修边幅,朱安也疼他劝他,鲁迅内心愧疚,但是又能怎样,只能在书中写道“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四千年的旧账”后来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决定搬家征求朱安意见,朱安欣喜地以为黎明来临表示心甘情愿跟着他走,无论多苦多难,然而当她看到那个热情如火的女孩子,她的蜗牛梦想彻底破灭。命中注定,这个与世隔绝无辜不幸的女人,要在枯井般的孤独中度过凄苦的一生。夜正长,路更黑,她是一只永远也爬不到顶的蜗牛。而她能做的只是安然接受、期冀那个女孩子可以替大少爷他延续香火,于是她以吃斋念佛遁入空门的心态度日,全心全意照顾婆婆,于是在这个略显阴沉的青灰色的四合院里,两代旧式妇女相依为命。

    朱安的一生是清冷的,多年后周老太太去世,尽管生活困难到小米、面窝头、菜汤和腌菜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依旧拒绝周作人的济助,因为她爱先生。朱安一生最悲怆的呐喊莫过于“我也是鲁迅的遗物”千辛万苦,在困顿的岁月中,哪怕是作为“鲁迅的遗物”也心甘情愿。临终之际,她平静地说“把我葬到先生旁边吧。我想念先生,也爱先生。”像听一场古老的戏曲,看一场皮影戏,我清晰地感觉到那一刻有落寞悄悄地滴下来。爱,有时候是以你清楚地方式,有时候是以你不知的方式悄然呈现。朱安一生选择忍耐,是因为爱、善良,亦是因为清醒自知,只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和世俗的掌控义无反顾地勉力维持婚姻关系,只是用等待一树花开的平静之心静候爱的回归。只是,爱你,却好像天上人间顾影自怜的落寞舞蹈。你,是我的水月镜花。

    朱安一生的深情,像极了茨威格笔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那个苦苦等待痴情一生的傻女人,时光在等待中摩擦错过彼此的年华,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灯光却依然,永恒地亮着。朱安的等待,让人忍不住心碎,漫长得如同走过了数载沧桑,又短暂得只是一颗眼泪落下的瞬间。然而那叹息中依然执着的等待,漫长之后仍旧深远的漫长,是期待着看清楚生死的尽头,还是在守候另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只是那曾经明艳新鲜的青春,等到的最终也只是清冷静寂的一生。然而当等待老却时,或许哪一天,就可以这么悄悄地把心中的情愫缓缓地如流水般静静地倾泻,就可以这么悄悄地离开这个曾经给自己眷恋的人或事,皈依云水间那清净无尘的本原。而朱安的故事,就这么悄然地画上了句点。

    朱安的一生似水,以如水般的平淡醇和和默默相守的爱恋,默默观望着杳无人烟的源头,形单影只。可惜,留下的只是一生遗憾,半生孤单,是庭院深深处一声声久远哀怨的叹息。

    性情广平,若火

    如果说朱安是一滩水,安静恬淡。那么守候“爱情需要抗争,我要迎着闲言碎语,无畏地前进”的爱情信条的许广平则是一团火,炽热靓丽,热情洋溢,恰与“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鲁迅惺惺相惜,于是爱情顺理成章,宛如田野间随风摇曳的青草,清新自然。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