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tech,材料为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们为敌。记住,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哈哈哈哈!”

    会场内爆发出一阵哄然大笑,众人都是从那个激情年代过来的,这句电影台词听过没有一百次,也有十好几次了。这次被郭逸铭用鬼鬼祟祟的语气说出来,每个人都有“我辈中人”的认同感,对这句话中的笑料心领神会,不觉哄堂大笑。

    统一计算机标准,原来公司的宏伟目标,竟然是这个么?

    笑过之后,想到郭逸铭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的样子,所有人心中都浮现出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是真的,并且做到了……

    想到以后他们所设计的计算机,将成为全球所有计算机公司所公认的唯一标准,每一个人胸中都热血沸腾。

    尽管这个目标是如此渺茫,近乎于天方夜谭,但是,有这样一个目标在前方指引他们前行的道路……

    好像真地挺带感的!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同伴的脸上、眼中,他们似乎看到了一种被称之为野心的熊熊火焰,正在腾腾燃烧。

    进入西部计算机公司,成为郭逸铭的部下,可能是他们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了!

    “啪啪!”

    郭逸铭拍着手,把他们从yy中唤醒到现实,对于标准一事,他没有引申开来细谈。成功与否,不决定于他们的决心有多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固然可贵,但没有正确的行动指引,终究一事无成。

    也只有他这个穿越者,才能真正看清前路,带领大家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不过他无须说明。

    能跟着他走下去的,他自然尽力提携。中途掉队了,他也不会回头。这条路必然是艰辛的,会付出巨大牺牲,只有心志坚定者,才能陪他走到尽头,迎来那天边第一线曙光。

    “好了,目标明确了,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从技术角度来谈谈我们的第一款微处理器的设计思路……

    时间不多,我们不再天马行空,我先为大家画一个圈子好了。

    构架、工艺、操作系统,大家就围绕这三个方面来讨论,首先是第一个方面,构架,我们的微处理器,究竟采用什么构架来设计?”

    谈到具体技术细节,众人都精神起来,这是他们的长项。

    处理器架构,详细说起来很多,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设计标准和专攻特长。但在画繁为简之后,总体可以归纳为两类。

    精简型架构、复杂性架构。

    计算机运算是靠无数的0、1逻辑判断组合而成。众多的0、1组成了复杂的逻辑门,众多的逻辑门形成功能电路,调用不同功能电路对数据进行计算,产生不同的指令运算。

    早期的电子计算机是很简陋的,用电子管搭建结构。那时候没有什么架构之争,能够用这套简陋电路完成专门的运算需求,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哪里还敢奢望更多?敢这么说的人,脑袋都要被别人弹肿!

    不同的运算要求,产生了不同的计算机型号,每一种都对应了一个专业的计算领域。

    石油、化工、数学、天文、机械、空气动力……

    在六十年代半导体产业兴起之后,计算机结构开始复杂化,功能逐渐强大,运用面也开始逐渐广泛。为了节约成本,让特殊行业之外的一般商业机构也能买得起、用得起计算机,一种计算机应该要能够跨领域使用的呼声,开始高涨。

    通用计算机开始出现。

    一条数学函数,可以归为一条指令;一个存取动作,可以归为一条指令。无数的指令叠加,设计入电路,做成集成电路,这就是处理器。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各个公司都针对用户需求,将他们的一个个简单动作操作,固化为一条条指令,写入处理器内部电路。

    指令渐趋繁杂。

    这就是复杂架构型计算机。

    这个时候的通用计算机,都是这种复杂架构处理器。用户编写程序,直接调用处理器内的专用指令,进行组合运用,就可以进行需要的计算处理。

    将指令设计为程序,从数据存储器上调用,不是不可以,但速度哪有集成在处理器内快?

    十多年来,当半导体工艺水平飞速发展,处理器内叠加的指令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庞大。各个公司、各种领域、各个用户都试图将自己设计的指令加入处理器,方便他们使用。而计算机运用范围的扩大,又加速了这种行为的快速增殖。每一条新指令都要设计一个专用的电路,处理器在快速新增的新指令堆积下,渐渐开始变得不堪承受之重。

    因应这种疯狂叠加的现象,让计算机回归最初的呼声出现。

    例如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帕特逊教授,从去年开始对计算机处理器结构进行研究。他公开的研究报告显示:现在各公司推出的处理器,80%的运算,实际是由20%的电路所完成的。这也意味着,一块处理器中,有80%的电路大多数时候是处于闲置状态,只在很少的情况下被调用。

    大量闲置的电路,时刻处于充电状态,能量的消耗、电路散发出的热量、对相邻电路的干扰,反而降低了处理器的运算效率。

    这种理论渐渐被更多的科学家研究后所认可,他们也相继发出呼吁,要求别再往处理器添加大量无效指令了。最好是能将现在已经臃肿不堪的指令大幅削减下来,保留其中最核心的十几条指令就足以完成基本运算,让计算机发挥最高使用效率。

    于是精简指令集倡议,开始对计算机处理器如何设计架构,提出了新的课题。

    郭逸铭他们现在就要考虑,他们是采用传统的复杂架构型处理器呢,还是顺应呼吁,用更精简的指令来构建处理器电路设计。

    “我看还是用复杂架构的好!”四机部计算机所的劳工程师慢吞吞道,“大家都用复杂架构型,我们标新立异,能否为市场所认可还未可知。复杂架构已经成熟,而精减指令,到底要精简到什么程度?是将所有很少使用的指令都精简,还是有所选择?这需要长期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一旦初战失败,对大家的信心会造成重大打击。”

    “我赞成!”

    “我也同意。现在市场上采用复杂架构,这是由计算机硬件性能所决定的,不是拍脑瓜子想出来的。现在的计算机数据存储,无非是磁芯、半导体、磁带,以及我们自己发明的软盘。

    这几种存储装置,磁芯太笨重、半导体太贵,而且这两种普通用户基本上都用不起。就连大公司使用的商用机,存储电路也达不到1兆!

    磁带倒是很便宜,可磁带速度太慢、定位困难,调用一个指令,光是读就要几分钟,让人无法忍耐……”

    他这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许多人都点起头来。

    国内的技术水平低,许多研究单位即便配备了计算机,好多还在用磁带存储数据。磁带都算跟上时代潮流了,用卡片、纸带的都有。这种存储装置的缺点,所有人都深有体会,为了运算一个科学项目,编程、为纸带卡片打孔、嘎嘎嘎被计算机吞进去识别,全过程耗时个把月那是常事。打孔也是个技术活,许多单位还有专门为打孔员,熟练处理纸带录入时出现的故障。

    要是打错了孔,审核时又没发现……

    天啦,那就是一场灾难!不是推倒重来,就是得到一个错误的计算结果,无论哪个结果,对申请使用计算运算的科研人员、计算机操作员,都生不如死!

    一想到精减指令的技术难题,所有人都心有窃窃焉的同感。

    “……我们自己研发的软盘,速度比磁带快很多,但比半导体存储器依然慢得多。一条两条指令无所谓,一个复杂的科学计算,涉及到大量指令调用的话,那就痛苦了。遇到处理器中没有的指令,运算就要停顿下来,从磁盘调取,速度慢也就不说了,关键是占用内部存储单位!

    一台个人计算机内部存储器能有多大?

    4k?8k?

    顶天了32k!

    这么多的指令都从磁盘调用,要占用多大的内存空间?还给运算留出了空间吗?难道我们给每一个卖计算机的用户说:请您给计算机配上64k的内存,如果要追求更高性能,最好配备128k的内部存储器。我敢说,只要我们的处理器是这样设计,绝对卖不出去!”

    “劳工说得太对了!”

    “这也是我想说的!”

    工程师们纷纷附和他的观点,现实不是计算机公司选择了复杂架构型,而是技术现实,让现在的通用处理器,只能采用复杂架构型。

    但偏偏有人不这么看。

    标榜有多大肚子吃多少饭的急先锋彭之旭又站了起来,旗帜鲜明表达自己观点:“我不同意劳工的看法。

    的确,精减指令有太多缺点,但我们更要立足于自身来看。

    复杂指令好不好?

    就现在运用来看,我认为是好的,至少比精简指令好……”

    众人奇怪了,他又说复杂指令好,又不同意劳工的意见,想想他向来坚持的观点,众人也就为之释然,必然又是他那一套老理论了。

    果然。

    “但是,要做出一款性能优异的微处理器,对半导体工艺的要求极高。我们连nmos都没掌握,还想搞出来cmos电路?爬都没学会,就想跑了?如果持这种观点,我看迟早是要跌跤的!”

    他这尖刻的话激起了赞成复杂架构的工程师们的怒火。

    “彭工这话听起来好像有道理,可现在国际上已经流行cmos了,如果我们不迅速赶追潮流,等到我们吃透了nmos,到时候可能新的技术又出来了。难道我们到时候又继续学那种新技术,就这样亦步亦趋,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吃灰?”

    因为彭之旭的话太刻薄,对方说话也没留情面。

    彭之旭也是个犟脾气,他倔强道:“不管你说一千、道一万,哪怕理由再充分,可我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我给你设计一个需要集成三万元器件的芯片,你做得出来吗?做得出来,那没话说,可问题是,我们就做不出来!cmos需要的光刻机国内有吗?超净厂房有吗?超净厂房我们现建能够实现,光刻机你造得出来的吗?就算你造得出来,要用多少时间?两年能拿出来吗?三年呢?五年十年呢?等你五年十年拿出了合用的光刻机……,我要那落后玩艺儿来干嘛!”

    他直指核心的话,让所有人心中都为之一痛。

    他们心中的雄心壮志再高涨,可面对国内的制造业,就算最乐观的人,也只有黯然低下头。

    光刻机可不只是需要一些精密加工件,它是光学、化学、机械、自动化诸多学科理论实践的综合产物,是一个国家技术储备实力的具体体现!

    没有底蕴的国家,除非从国外引进技术,或是直接购买成套设备,否则玩都玩不起!

    中国能买到吗?

    技术被封锁,设备被封锁,或许郭逸铭能带回去一部分技术,但是否全面还不知道。哪怕他带回去了所有的全套技术,国内会重视吗?重视了,需要多长时间来调整全国相关产业生产计划?什么时候才能拿出相关设备?

    现代技术进步,从来就不是某一项高精密科技的进步。它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的是整体科技的全面进步!

    规模之深远、影响之宏大,只有中央亲自决策,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才有可能实现。

    搞这么大动作,就为了帮他们搞出一款适应市场需求的微处理器?

    啊呸!

    你以为你是谁啊!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