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tech,草草千里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贤德一词用在某个人的身上,就是表明这个人的行为被大多数的人们所认可。也就是品德高尚,行事受人尊敬,作风行为符合人们的道德标准。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榜样。贤德之人必须有才能,只不过同他的贤德相比没有那马突出罢了。没有才能的人充其量也就是老实、诚实。是称不上贤德的。二者之间不搭边,不是一个级别与层次的人。因而贤德之人才更加伟大。

    对于这样的人,人们有事是可以放心的向他请求和托付的。而才能则不然,它就是表明才华和能力的结合。说一个人有才能,充其量就是指这个人知识丰富,办事能力强罢了,这些都是个人的事,与公益关系无关。至于是否可以信任,是否可以帮忙办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而古今的执政者都千方百计的为自己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老百姓也希望当官的都是德才双全的人。可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实际上哪有那么些德才双全之人,真就象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一样,在实际社会中德才双全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说全的话也只是愿望而已。

    回看我们的历史,史书中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确实不多。既然这样,那古之执政者就只能有些取舍了,也就是只能偏重于二者的某一方面。或重于才能,或重于贤德。这就看自己的需要了。因此不同的取舍也就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而且例子也是数不胜数。

    魏武帝曹操在这方面就是突出的代表,他生当乱世,成年之时是天下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的时候。当时群雄并起,而曹操也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用人以能的策略。也就是能人机制。曹操的能人思想表现的也十分充分,就连招女婿也以有才能的为准则。也不管瞎子、瘸子,只要有能就行。就是他的这个思想与策略,使得他开创了三国时代有魏一朝的伟大基业。

    可是世上的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必有弊。就像老子说的,这叫福祸相依。因而他这一成不变的方针政策最终也使得其自食其果。到后来让自己培养出来的司马懿的儿子给抢班夺权改朝篡位了。

    有人说这叫循环往复,老曹家遭报应了,他抢大汉的皇位,所以人家也就抢了他家的,这就叫因果报应毫厘不爽。可是如果要是细想想能是这么回事吗,人家曹操是在汉献帝的临时又流浪的政府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主动把他们收留的,说白了就是捡了一个爹。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相互利用的关系。而司马懿家是老曹家的正宗臣子,是在魏朝内部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的,逐步把权力抢到手的,而这两者之间能一样吗。

    到了大宋时,宋太祖就精明多了,人家在登基做了皇帝时就立刻请自己手下小弟们喝酒,把他们一个个喝的五迷三倒的,然后就用几张钞票把他们手中的权利换过来了。我叫你们能,这回我叫你们一个个的回家去玩去。然后就换上赵普等一班贤明忠实的大臣。这样放心大胆的做自己的逍遥皇帝去了。虽然这同宋朝重文轻武有关,可是人家老赵家的皇位却从没动摇过。而且到了仁宗朝也就出现了历代史学家认为的封建王朝的鼎盛时代。那时出现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文彦博、狄青、司马光、王安石、三苏等一班历史名人。要知道这些人是扎堆出来的,他们之中除了王安石有过改革失败的历史记录外,其他的人基本就是留下了一大堆的诗词文赋和神乎其神的传说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